成都南易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资讯 | 我司主要参与编制的《水生态监测 环境DNA荧光定量PCR法》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来源: | 作者:南易 | 发布时间: 128天前 | 249 次浏览 | 分享到:
11月26日,我司主要参与编制的《水生态监测 环境DNA荧光定量PCR法》(T/SEEPLA 08—2024)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

11月26日,我司主要参与编制的《水生态监测 环境DNA荧光定量PCR法》(T/SEEPLA 08—2024)团体标准由四川省生态环境政策法制研究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发布链接:https://www.ttbz.org.cn/StandardManage/Detail/122342/ ),并于2024年11月26日正式实施。

 


近年来,我国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由水环境监测向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方向发展,要求开展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调查监测,并率先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考核监测与评价。以水生态指标监测评估水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准确识别水生态问题,反映水生态治理成效,对支撑水生态考核工作,引导地方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水生生物是水生态监测评估的核心指标。传统形态学水生生物鉴定监测方法费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 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大尺度上的精确调查。因此,迫切需要简化已有的监测方法,降低成本,加快监测速度,同时需要保障监测的质量、稳定性和重复性。环境DNA荧光定量PCR法是通过实时监测水样中含有的基因序列片段的扩增产物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目标物种存在与否和相对丰度进行监测。与传统PCR和形态学相比,该方法具有经济高效,灵敏度更高,流程标准化和精确性高等优势,极有可能会根本性地改变未来生物监测、生态评估和环境管理的模式。


为规范水环境DNA荧光定量PCR监测方法,促进该技术在我国生物监测和评价体系的应用推广,我司特联合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起草编制了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利用环境DNA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淡水生物的试剂、设备和材料、检测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废弃物处理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水生态监测中的淡水生物特异性物种监测,包括浮游植物、着生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类群。


接下来,我司将继续在生物多样性监测领域积极开展业务与研发工作,以环境DNA技术为核心抓手,以构建适应新时代的简单高效、智慧化、标准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系统为愿景,积极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服务!